张一山版《鹿鼎记》15日开播之后,争议声越来越大,该剧评分也持续走低,从2.7分掉到了2.5分,与2018年的把令狐冲改成娘娘腔配角的《新笑傲江湖》已经分数齐平,拿下了金庸改编剧的最低评分。总的来说,这一版《鹿鼎记》的故事和人物都逊色不少。
海公公为什么莫名其妙死了?因为新版《鹿鼎记》故事情节删节严重,没看过原著或其他版本的观众,根本看不懂。
相比于其他版本,新版《鹿鼎记》故事进展飞速但又不连贯。该剧前四集就像赶场子,丽春院一闪而过,明史案没有交代,韦小宝“一秒”进宫,韦小宝杀死太监小桂子也改成海公公误杀,鳌拜啥事儿没干第二次亮相就被捕了,海公公很无头绪地死在“太后”手下,韦小宝和天地会的关系简化到极致,唐王、桂王之争没交代,非常多的剧情都是一闪而过,没有了复杂的矛盾冲突,故事像挤掉精华的“简笔画”版。
剧中,包括张一山在内,演员的整体表演风格非常小品化、无厘头化。可以看出来,张一山很努力、很敬业,他试图以用力到青筋暴露的大幅度面部表情、大幅肢体动作来表现韦小宝嬉闹、捣蛋的一面,但如果观众连看十集,韦小宝都处在“面部多动症”中,会感觉很累,也很尴尬。比如,剧中韦小宝多次挨打、被打晕,都是瞪眼、张嘴、皱眉、翻白眼,这种表演太小儿科了,像是动画片的搞怪角色在逗小朋友笑。
《鹿鼎记》作为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,金庸的写作已达到了随心所欲的阶段,该小说也被“金迷”奉为经典中的经典。韦小宝作为金庸作品中的精彩形象,是一个颠覆武侠江湖的“反英雄”角色,他武功不能自保,典型的不学无术,但给读者带来的阅读体验是奇妙的。金庸说韦小宝的存在“不是不可能的事”,作者用游戏之笔对韦小宝进行了活灵活现的塑造。
韦小宝首先是一个接地气的人物,再就是一个可爱的普通人物,不能将其演成一个流里流气、过度猥琐的耍宝小丑。原著中韦小宝就是一个矮个子普通人,现在回头看陈小春的“苦瓜脸”韦小宝更贴近。
看这部剧,用李成儒老师的话来形容,就是“如坐针毡,如芒在背,如鲠在喉”。
也可以说,这部剧删掉和改编了大量的剧情,导致“韦小宝”这个角色彻底失败。剧中韦小宝没有了一进宫就面临的生死抉择,只陪着海公公“演戏”就行了。原著呈现出来的韦小宝在海公公、天地会、康熙和太后等人面前面临的生存压力都没有了,这个角色机智灵活、左右逢源的个性没有展现出来。人物缺乏灵魂,演员自然只能用浮夸的演技来演一个皮毛。
新版《鹿鼎记》的创作者可能是想要摸索一条经典作品改编的可行性之路:在观众对情节发展耳熟能详的前提下,用不间断的喜剧桥段充盈细节,让过程变得变化莫测,笑点连连。只不过这种喜剧桥段的拿捏路子走偏了。
现在很多剧都追求网剧化、年轻化、“沙雕”风,但这只是创作的一种形式,而非根本。任何剧要年轻化、网络化,也得从人物、故事上下功夫。即便是王晶、张卫健完全颠覆解构的《鹿鼎记》,也是要刻画人物的来龙去脉,而非不给人物“变化”的过程。张一山版《鹿鼎记》前十集看下来,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好好研究人物,没有研究剧情,走马观花一样浓缩剧情,浮夸风表演,让故事、人物都失色。
【编辑:田博群】
韦小宝绝不是一个只剩不学无术、说谎整人的搞怪角色。之前多版影视化的《鹿鼎记》中,观众真正满意的韦小宝可以说并没有出现。观众对每一版本的《鹿鼎记》都抱有一定期待,希望能把这个人物身上“正”与“邪”的悖论呈现得完美化。
如果说金庸先生的《鹿鼎记》是带有人世辛酸、讽刺意味的严肃喜剧,那么剧情毫无头绪、表演浮夸的新版《鹿鼎记》就变成了闹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