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如,最早嘻哈音乐还没出圈的时候,那些嘻哈作品就都是由活跃在互联网的年轻音乐人制作完成的,而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因为作品的优秀开始被人赏识,慢慢进入了主流领域,这就是一个音乐人最佳的上升通道。有上升通道,一个音乐产业才能良性循环。
其次,因为音频设备获取便利,也让音乐制作的门槛进一步降低,以前必须在专业录音棚完成的工作,现在只需要一台电脑和声卡,再加上简单的吉他和Midi键盘,就可以搭建一个小型的工作室,并且完成基本的音乐制作。
如果不喜欢短视频和直播,你可以去参加各种音综节目,通过音综节目的平台去展示自己和作品,同样可以打通事业的上升渠道。
至于歌手,大牌的可以走线下场馆巡演,独立音乐人也可以走各地的LiveHouse,都不耽误推广音乐和推销自己。甚至在今年疫情期间,因为TME live的出现,还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的直播看到各种类型的演出,在这一点上,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也通过资本和概念的组合,走在了全球音乐产业的前头。
首先,通过互联网,很多音乐人无师自通地学习各种创作、演奏,甚至录音、混音等专业技能,因为网上有各种的收费课程以及专业的音乐制作软件,可以轻轻松松完成这些专业需求。相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学吉他都必须坐绿皮火车去北京等大城市拜师学艺,还未必被大师看得上,现在的互联网时代,只要你想学,就一定可以学到东西。
虽然实体唱片已经成了一个非主流的产业,黑胶、磁带等介质的复兴更多也只是在收藏意义层面上进行,无法真正成为音乐产业的核心,但中国内地的音乐产业,反倒是因为这种去中心化,用多元换来了活跃。
这样新型的音乐工作方式,也使得目前的音乐人普遍向多元化、全能化发展。就像《中国音乐人生存现状报告(2020)》里说的那样,现在音乐人同时担任词曲唱的全能比例,已经超过60%。甚至如今要找不会写歌的歌手,比找能够写歌的唱作人,还要来得更为困难。
特殊的2020年,终于快要结束了。虽然是不平凡的一年,但有一点倒是和往年一样,各行各业都因为年关将近而开始写起了概括与总结。
这两份出自不同平台方的报告,虽然难免有着品牌营销的印迹,但因为平台各自具有的行业代表性地位,从中还是能够解读出很多当前中国音乐产业的现状和趋势。甚至可以说,从这两份报告所提供的很多数据信息来看,中国内地的流行音乐终于已经开始有了产业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