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叫我女王 “三十而已”的郭后如何完胜甄后?
她的名字就是这样霸气,无所忌讳,好像从出生就注定了要母仪天下。
汉灵帝中平元年(184年),巨鹿县爆发黄巾之乱,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,一个月后,魏文帝文德郭皇后出生在邻县广宗(今河北邢台市威县与广宗县一带)。可以说郭后生于黄巾之乱,且生于动乱的中心地带。曹魏官修《魏书》称,郭后“生而有异常”,而据《三国志·魏书·后妃传》,郭后年少时就表现异于常人,父亲郭永惊奇地夸她,“此乃吾女中王也”。于是,就以“女王”为女儿表字。
郭后祖上世代为郡县级长吏,父亲郭永官至南郡太守,长兄郭浮为高唐县令,看似不错,但比起甄后就差远了。
甄后祖上做过太保,父亲甄逸虽然只是一个县令,但甄家是地方豪族,世袭二千石俸禄,郭后家才二百石保底。甄后虽然三岁丧父,但乱世中甄家却囤积了丰厚的谷物和金银珠宝,甄后首婚嫁给了四世五公的“汝南袁氏”袁绍的次子。郭后就惨了,父母双亡,一位兄长和两位弟弟都年轻早逝,只剩一个姐姐郭昱,嫁给同县孟家。史载郭后“早失二亲”“早丧兄弟”,丧乱流离之中,沦落于铜鞮侯家。郭后没入官家,不是为婢,就是歌舞伎,如貂蝉没入司徒府。
建安十八年(213年),曹操被册封为魏公,建魏国,曹丕为东宫。郭后在此之后进入东宫,她的命运迎来转机。
《三国志》称“太祖为魏公时,得入东宫”,并非指郭后一步登天嫁给了曹丕,考虑到她此前是沦没入县侯家,这里的“得入东宫”,可能只是指以婢女或歌舞伎身份被打包转送到了东宫。这时的郭后已经29岁,古代29岁早已是大龄女,可见此前郭后的人生确实很挫折。可就是这位大曹丕3岁的女人,硬是将三十而立改写为了三十而已。
郭后入东宫后,不知是如何从婢女或歌舞伎角色,摇身一变成了曹丕小妾,而且恩宠超越甄后,言行左右曹丕。
曹丕被立为魏国王太子时,郭后一个弟弟为县吏却偷盗官布,按法该判弃市死刑,曹丕因宠爱郭后,多次亲笔书信向鲍勋说情,鲍勋不敢擅纵,据实上报后,曹丕怒火中烧,指示他人将鲍勋罢免。
曹丕年少时曾向曹洪借绢布百匹,曹洪生性吝啬,拒绝借给他。曹丕一直记恨在心,后来找到机会要将曹洪处死。群臣和卞太后去求情都没用,卞太后只得向郭后施压,“如果曹洪今日死,我明日就令皇帝废后。”郭后向曹丕一哭,曹丕勾销了曹洪死刑,只是免官削爵。
由这两件事,加上“甄后之死,由(郭)后之宠”,清代学者卢弼在《三国志集解》中就此得出结论:“郭后足以制魏文”。
曹丕娶甄后在先,而且“有宠,生明帝及东乡公主”,郭后“一无所出”,也无甄后的家世背景,她又是如何后来居上的呢?
如果说甄后失宠有年长色衰的原因,但郭后只比甄后年小一岁。曹丕称帝后,纳了前朝汉献帝两个女儿为贵嫔,又有李贵人、阴贵人并受爱幸,郭后与甄后一样没有年龄优势,但她却能宠冠后宫,可见与年龄、色相关系不大。
史载:“(郭)后有智数,时时有所献纳。文帝定为嗣,后有谋焉。”郭后还是胜在智力,她就如同曹丕枕边的谋士或军师,经常给曹丕献计划策。因为曹操宠爱曹植,曹丕久久没能被立为接班人,最后曹丕之所以能继承大统,郭后发挥的作用和司马懿、吴质、贾诩、陈群等谋臣一样,是有一份功劳的。
加之,传闻中曹操对甄后过分关心,曾说“今年破贼,正为奴”,结果曹丕捷足先登,父子生隙,曹丕久久不能被立为太子,对甄后也有怨恨。如曹丕宴请宾客,曾让郭后和甄后出来拜客,其他人都低头行礼,刘桢却与甄后平视,曹丕又让吴质抬头谛视郭后。曹操知道后,竟将刘桢下狱,治了个“大不恭”的死罪,后死罪虽免,但仍被罚苦役磨石。
220年,曹丕继位魏王,郭后被封为夫人,位次王后(空缺)。同年,曹丕称帝,郭后又被封为贵嫔,位次皇后(空缺)。
魏黄初二年(221年),失意的甄后,因口出怨恨之言,激怒曹丕,被赐死。《三国志》称,“甄后之死,由(郭)后之宠也。”《魏略》《汉晋春秋》及后来影响更大的《资治通鉴》,都认为是郭后谗言谮害了甄后。
黄初三年(222年),朝议立后,没有背景的郭后并不是群臣首选,栈潜《上疏谏立郭贵嫔》就反对立郭后,而且话说得十分难听。他引用夏桀末喜、商纣妲己的典故,劝曹丕在“世族之家”中选一位皇后,不要“以妾为妻”,不要“因爱登后,使贱人暴贵”。不过“魏家前后立皇后,皆从所爱耳”(少帝曹芳语),所以曹丕执意选了所爱之人郭后为魏国第一位皇后。
郭后38岁时被立为皇后,训导后宫,替各位贵人补救过失,求情请罪,使“六宫无怨”。她又以汉朝外戚专权少有保全的为教训,告诫继兄郭表、姐子孟武、外亲刘斐等后家亲属不得骄奢,还定下规矩,妇女优先配将士,不得夺取为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