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片获得广泛关注之后,有人猜测,这背后的主创团队,可能是由粤剧发烧友组成。但实际上,本片导演张险峰并非粤剧戏迷。四年前,他决定接受邀请制作这部电影时,甚至还从未看过任何一场粤剧。
这次《白蛇传·情》的出圈或许确实是个巧合,在电影愈发社交话题化、愈发追求大场面和特效、愈发想尽办法与年轻人共情的今天,这次的热议或许只是由于新鲜又惊奇的体验,在这之后,这样风格和题材的电影到底该怎样探索,谁都无法确定。
1945年,日军从香港撤退之后,粤剧电影进入长达20年的繁荣期。这20年间,粤剧电影数量高达944部。这些电影的主要受众,是东南亚地区的广东华侨。而反观内地,这一阶段亦是粤剧电影的发展高峰,1949年之后,出品了《关汉卿》《搜书院》《南国红豆发新枝》等作品,只不过,相比香港,其出品数量仅为沧海一粟。
张险峰选择了后一种对法海前史的解读,这主要是出于视觉上的考量。影片中,他将法海的大招,设定为大鹏展翅,与水漫金山的海浪搏击。“整个过程,像蘸着墨汁的毛笔,在水中润开。”张险峰说。
摆在张险峰面前的第一件事,是需要找到统一的美学风格。起初,他认为当下的年轻人,是观看好莱坞电影、美剧成长起来的一代人,考虑使用好莱坞的视觉风格。团队将粤剧的服装与好莱坞风格的背景合成在一起,发现不行,“两种不同的美学体系,放在一块,会将粤剧原有的中国气韵都破坏掉。”张险峰对《中国新闻周刊》回忆。
张险峰执导的《白蛇传·情》正是“粤剧振兴”政策背景下的产物。张险峰是北京人,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,职业生涯中主要在拍摄广告片,从未看过粤剧,也未想过自己会拍摄一部粤剧电影。直到接到邀请,得知对方愿意对粤剧电影做一些创新的尝试,他才接下这一项目,“是很巧合的一个事情”。